柿树岗乡:“柿子红了”理论文艺宣讲团 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自主题教育工作启动以来,柿树岗乡立足乡村发展实际,打造“柿子红了”理论文艺宣讲团特色品牌,坚持宣讲要让群众听得懂、听得进,以“小文艺”讲“大理论”,推动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人心。
优化理论宣讲队伍,解决“谁来讲”。该宣讲团以党员干部为宣讲骨干,重视发挥“五老人员”“非遗传承人”等先进模范的榜样作用,发挥种植养殖大户等致富带头人的“传帮带”作用,重视培养青年理论宣讲骨干,真正组建了一支规模较大、理论素养较高、结构多元的宣讲队伍。同时,该宣讲团通过吸收辖区内退休干部、优秀学生等作为志愿者参与宣讲以及邀请上级领导干部、各类专家学者、民间文艺团队等参与文艺宣讲活动,扩大了宣讲团队的覆盖面。
细分理论宣讲对象,解决“对谁讲”。该宣讲团,细分重点宣讲对象为党员干部、企业职工、农业主体、村民、学生等几类,针对不同群体,侧重性开展宣讲进机关、进社区、进校园、进书吧等主题宣讲活动,全年开展各类宣讲活动百余场。通过鼓励宣讲团成员借助人大代表走访调研、妇女代表走村入户谈心等方式宣讲,真正做到群众所思、所问就是宣讲团所讲、所答。
拓展理论宣讲阵地,解决“在哪讲”。该宣讲团在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老年大学、社区课堂、农家书屋等传统平台资源的基础上,坚持做好阵地“整合”文章,通过整合淮军文化、非遗文化、乡村干部实训基地等乡域特色阵地资源,让理论宣讲“遍地绽放”。主题教育工作开展以来,柿树岗乡共优化建设了1支乡级优秀民间文化宣讲队、11支村级文艺宣讲队伍,选拔吸收优秀青年宣讲员12名,开展推进主题教育文艺宣讲6场,有超200名志愿者参与不同形式的宣讲活动。
紧扣理论宣讲重点,解决“讲什么”。该宣讲团开展宣讲既坚持理论宣讲的广泛性和普遍性,又注重本辖区、本部门或本行业的特殊性。讲理论、讲政策。通过鼓励宣讲团成员聚焦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问题;聚焦法律道德、乡风民俗、村规民约等内容,增强宣讲的针对性和说服力。
创新理论宣讲手段,解决“怎么讲”。该宣讲团采用“线上+线下”宣讲模式,发挥文化馆里讲党课、农户板凳课堂、田野上的思政课堂、老少活动家园、道德讲堂、家长学校等“接地气”的宣讲课堂的作用;探索“宣讲+文艺”模式,发挥文化表演、非遗民俗汇演、文明志愿活动等“文艺理论话家常”的宣讲特质,创作出大鼓书《转作风强监督顺民心》、碟子舞《美好生活万年长》、莲湘舞《生态柿树 画里乡村》等非遗民俗文艺作品。同时,宣讲团强化“互联网+”思维,大胆尝试运用微信、抖音等媒介平台,推送理论宣讲作品,开展线上宣讲,使宣讲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柿子红了”理论文艺宣讲团通过每月至少一次理论宣讲、一次文艺活动、一次志愿活动,以及不限次数、不拘形式的其他各类宣讲,使宣讲工作成势见效,形成了“1+1+1+N”的良好宣讲局面。
责任编辑:韩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