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三河镇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在建强组织体系、凝聚多方合力、畅通交流渠道、加强志愿服务上持续发力,不断破解社区治理重点难点,增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建强组织体系,筑牢党建引领“桥头堡”。该镇按照“党建引领进小区、资源整合到基层、服务延伸至末梢”的工作思路,构建“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红色小管家+物业服务企业”四级组织架构,建设网格党支部32个,物管会4个,形成覆盖广泛、组织有力的基层党组织网络。设置“党员先锋岗”、认领党员责任区,引导党员担任小区楼栋长、网格长,常态化开展“敲门行动”,加强与居民经常性联系,广泛收集梳理社区治理中的难题和需求,形成“居民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模式,为居民提供个性化服务。发挥社区退休党员余热,借助老党员在群众中的威望和影响力,引导他们参与矛盾纠纷的调解工作,提出针对党员教育管理、居民矛盾纠纷调解、物业服务监督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凝聚多方合力,织密居民自治“一张网”。该镇落实“有事专找小管家”工作法和“三库三清单”工作机制,通过“群众自荐+联名举荐+组织推荐”的方式,从小区党员和居民志愿者中选出服务意识强、政治素质优、群众基础好的“红色小管家”18名,经过社区资格审核和公示后正式聘任。以小区党组织为核心,构建搭建“红色小管家、红色业委会、红色物业”加党群服务站的“三红一站”横向治理模式,通过走访、谈心、宣传,深入挖掘小区能人、退休党员、热心业主,选举业委会班子,推行业委会、物业企业与小区党组织“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工作机制,使组织体系与服务体系高度匹配,促进党建工作与小区治理深度融合。发挥妇联组织优势,建立由“老中青”三代女同胞和“法律明白人”组成的调解队伍,成立“吴君芳调解室”,利用“熟人”特性及法律素养支撑,重点调解邻里、婚姻、家庭财产分割等纠纷。截至目前,已组建7支调解队伍,共调解邻里矛盾120余起。
畅通交流渠道,绘好协商议事“同心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搭建“家园议事会”协商议事平台,以“点、提、议、决、办、评”6字工作法为基准,通过“7+X”的形式,“7”为7类常设委员,“X”为问题相关利益方,调动物业代表、业委会成员、社区民警、新业态从业人员、群众代表、政协统战人员等参与议事。同时,针对收集的议题,由党组织牵头梳理共性问题,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推进督办与反馈,并及时公示,让居民看到议事解决问题的态度,激发居民参与小区事务管理的热情,不断增添小区治理的新动能。实行红色物业“431治理模式”,小区党组织书记和物业经理坐班接访,搭建零距离对话平台,广泛受理居民诉求。2024年以来,累计开展红色物业接访30余次,接待群众399人次,开展90次协商议事会,完成35个小区提升改造等事宜。
立足群众需求,激活志愿服务“新引擎”。完善党群服务阵地功能,聚焦居民普遍关注的“一老一小”民生热点,打造集托育养老、健康健身、文化休闲、心该镇理咨询等功能于一体的服务综合体,提供“家门口”一站式服务,充分发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联系党员群众、凝聚人心的优势作用。组建南街社区“彩虹桥”、东街社区“清风扇”、二龙街社区“小天秤”等7支党员服务队,开展政策理论宣讲、普法宣传、法律咨询、民事纠纷调解等志愿服务活动,加强与居民群众的信息黏性,有小事立即解决,将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避免矛盾扩大化。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累计为居民群众提供缝补衣物、老人理发、爱心义诊、代缴燃气费等便民服务120余次,有效提升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