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实群众路线 描绘和美画卷
从城镇到乡村,从加强基层治理到发展集体经济,在党建引领下,合肥市肥西县各地正不断开创新思路、探索新路径,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繁”事好商量“疑难杂症”除
1月25日上午9:00,肥西县繁华新园社区城市阅读空间的教室里已经坐满了孩子,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学做手工,“来,我们把手里的纸对折一下再打开……”老师教得生动有趣,孩子们学得津津有味。当五颜六色的卡纸“变身”栩栩如生的纸鹤时,他们忍不住欢快地叫起来。
送孩子来上课的家长王欢说:“我们上班特别忙,寒假没时间管,孩子能来这里做手工、看书、画画非常好,而且都是公益性的,让我们特别放心、舒心。”
这一温馨画面的背后,有很多人花了心思。
该社区党委副书记严冬梅说,寒假前,社区“‘繁’事好商量”议事室邀请了小区党组织成员、红色小管家、网格员、退职老干部、居民代表等,专门商量寒托班事宜。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和事无巨细地讨论,最后决定寒托班开班时间定在寒假开始的第二天,地点设在小区的城市阅读空间,每天上午开设剪纸、手工、阅读分享、观影等课程,社区每天安排两名工作人员到寒托班照顾孩子。
大到基础设施改造、小到楼道照明损坏,“‘繁’事好商量”议事平台,已经成为繁华新园社区解决“疑难杂症”的重要“法宝”。
2022年,小区南门外的汤口路与集贤路实现贯通,从南门进出小区的人流车流猛增,但南门一直没安装门禁系统,人车也未分流,很快这里就成了居民的一个“槽点”。
“红色小管家”胡兴华回忆说:“平时居民喜欢在南门口小广场散步、跳舞,孩子也喜欢去那玩耍。南门口人流车流一下子多了起来,不但拥堵嘈杂,还很不安全,很多居民跟我反映:南门能不能也像北门那样,人有人道、车有车道?”
胡兴华将这些诉求反馈给网格员,网格员再向社区两委汇报,很快这事就上了“‘繁’事好商量”议事会,经过“议前研讨、发表意见、议题表决”等环节,2023年1月,繁华新园南门“人车分流”改造项目启动,并于当月完工。改造后,南门口安装了道栅,人车各行其道,通畅便捷。胡兴华再往南门那一带去,听到的居民反映变成了“这事办得太好了”“现在在这里遛娃很放心”。
近年来,繁华新园社区依托小区党群服务站,不断加强和健全党建工作制度,搭建多方议事协商平台,把社区居民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议题,共商解决之道。据了解,“‘繁’事好商量”平台从搭建到现在,共解决居民反映的问题36件,解决成功率达100%,已然成为该社区党建工作的亮眼品牌。
整合“大资源”办好“小事情”
1月28日,近期难得的晴天。一大早,肥西县派河路东边的包公酒厂宿舍区的晾晒区就热闹起来,许多居民都在忙着晒衣晒被晒腊味,当祁振兴提着一串香肠赶到时,晾晒架上已挂得满满当当。
谁会想到,仅仅3个月前,眼前的晾晒区还是一个人人避之不及的臭水塘。
包公酒厂宿舍区是个老旧小区,有4栋多层小楼,外加不少平房,住着100多户居民。祁振兴从小就住在这里,她回忆说,水塘废弃后,周围建了围墙,里面堆了很多垃圾和杂物,一到夏天,老远就能闻到臭味,家里都不敢开门窗;走近一点,只见苍蝇蚊虫嗡嗡乱飞,“恶心死了”。
臭水塘一直是大家心里的“痛点”,但多年来都难以解决。2023年10月,肥光社区联合包公路片区党支部对臭水塘进行了整体改造,水塘填起来后,上面进行了简易硬化,针对小区居民反映的缺少晾晒点的诉求,又顺势改造成了晾晒区,当月开工、当月完工,彻底治好了困扰居民多年的“心病”。
臭水塘改造完成,让肥光社区党委委员程瑜强烈体会到“红色物业431治理模式”中“广泛参与机制”所蕴藏的巨大能量。
2023年3月,肥西县聚焦群众关心的物业领域诉求问题,在全域推广“红色物业431治理模式”,肥光社区是首批试点社区之一。“431”模式,意指通过构建广泛参与、投诉受理、结果反馈、顾问服务4项闭环机制,实行3天快处反馈,做实1项跟踪问效,以高效解决居民诉求。据了解,自试点以来,肥光社区共受理居民投诉19类66条,其中51条已解决。
在具体实践中,肥光社区在“广泛参与机制”环节中,把小区里的小事变成了社区的“大事”。该社区所辖绿地西城国际花都二期有6000多名居民,却只有一个能停放四五十辆电瓶车的停车棚,大多数住户只好把电瓶车停放在楼下,“每栋楼下晚上都能停到100多辆电瓶车”。新建停车棚,成了小区里的头等大事。
2023年6月,肥光社区着手解决“停车难”问题。社区借助党组织力量,由小区党支部牵头,让居民、在地在职党员都参与进来,大家一起把诉求和困难反馈给相关职能部门,事情推进起来就很快。
“比如建停车棚需要接电,涉及到住建局、充电设备公司,改造地下车库坡道需要找施工队,我们就把需求发布在小区居民群里,谁有这方面的资源,就请他来参加协商议事会,把资源拿出来。各方资源聚拢了,事情办起来就方便多了。”程瑜说。
2023年11月,停车棚项目全面完工,小区里地面及地下共增加了2300个非机动车停车位。此后,居民最大的感受是,回家的路变得安全了通畅了。
打赢“翻身仗”又辟“新战场”
这几天,花岗镇杨湾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鹿爱民正忙着筹备首届“村晚”和“分红大会”,“分红将近20万元……前几天,已经拿出其中的5万元,给村里80岁以上老人买了医疗保险和人身意外险。”鹿爱民告诉记者。
村民的福利这么好,得益于这些年村集体经济收入滚雪球般增长:2021年258万元、2022年380万元、2023年538万元。
而在2018年,这个数字只有58万元。
从当初的贫困村到如今的经济强村,杨湾村的秘诀是强化党建引领,通过“村主导、企助力、户参与”模式,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2018年,杨湾村开打首场“翻身仗”:兴办占地50亩的扶贫产业园,饲养土鸡、大白鹅和稻鸭,种山核桃、蜜桃、西瓜、青椒、雪里蕻,外加水产养殖……由于用的是有机肥,采用生态化循环种植,产业园很快以品质赢来了源源不断的订单。
打赢首场“翻身仗”后,2022年杨湾村又开辟了第二“战场”——建设占地600平方米的水稻加工厂,专攻水稻深加工。“水稻加工厂建成投产后,首先解决了村民卖粮难题,周边的村民也都把粮食往我们这边送。2022年我们才收了110多万斤稻子,2023年就收了300多万斤。”鹿爱民说,目前水稻加工厂已实现经营性收入近120万元。
一场接一场的漂亮“翻身仗”,并没有让杨湾村满足于现状,2023年该村又打造了小丁岗“暮野”品牌,剑指乡村文化休闲产业。
今年1月25日,记者来到小丁岗,只见一片忙碌景象,“暮野”营地负责人王仕圣说:“营地正在改造升级,一是将闲置民房改造成民宿,二是扩建一块露营基地,营地西边的水上乐园也在建设,争取年初一就开门营业,同时接待500人没有问题。”
2023年,“暮野”营地正式开业,国庆期间接待量过万人次,这让王仕圣心里有了底,也看到了发展乡村休闲产业的巨大潜力。
“暮野”品牌的创立,同样离不开杨湾村的支持,“营地项目涉及到村民的土地流转,村里做了大量协调工作,又帮我们争取到100万元资金用于项目建设,还在对外宣传、内部运营上提供了很多帮助。”说到村里的作为,王仕圣不断点赞。
春天在望,“暮野”将迎来一波波游客;而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路上,“脑洞”大开的杨湾村,或许又在谋划新的“战场”。
“村事民定”会协商成效高
“村事民定”,是肥西县柿树岗乡新街社区深化“四事四权工作法”、自主创新的协商民主议事机制,自2016年创立以来,在社区党委牵头下,党员、群众齐参与,民主协商解决了安置点选址设计、老电影院改建停车场、集体产业项目开发等重大社情民生问题50多件,民主自治深有成效。
但是,2021年6月,一件初衷是“为群众办实事”的屋面改造计划,却被群众投了否决票,最终顺应民意被取消。
对此,新街社区党委委员、纪检委员解为民回忆说:“周桥新村很多人家的屋顶铺的是彩钢瓦,颜色杂乱、很不美观,我们就想统一改成树酯瓦。原本以为是件好事,但在开村民议事会时,大家的反应却出乎意料。”
村民的顾虑集中在“树酯瓦防水效果好不好”上,议来议去意见得不到统一,最后决定先装两家试试看。一试之下发现,安装树酯瓦后,屋顶积水在流经屋檐时会通过瓦面渗进墙体,防水效果不如彩钢瓦。这项改造计划就此终止。
这个结果恰恰说明了“村事民定”机制的科学性和必要性。“什么事对群众有利,什么事对群众不利,群众自己最有发言权。”解为民说,更多时候,“村事民定”机制集中了村民的集体智慧,充分考量村民的利益,促成了各方受惠的好事。
2022年,新街社区打算将辖区内稻塘水库旁300亩左右的荒废杂树林开发成经果林。这块地涉及10个村民组200多户村民,加上年久失耕,各村民组间的地权划界不清,而且地里还有不少老坟,是块“难啃的硬骨头”。
廖德稳是新街社区瓦杯塘村民组村民,300亩地里有他家5亩,为这事他参加了两次“村事民定”会议。
“第一次开会商量要不要开发这个项目,大家最关心的是后期收益怎么样、村民们能得到什么实惠。由于意见不统一,没有结果。”廖德稳说,隔了3个月,第二次会议召开,网格员反馈来的调研结果,是大部分村民同意这个项目。至于后期收益,大家也得到了明确承诺:一旦开发,至少每年能拿到每亩500元的流转租金。也是在这次会议上,地界怎么划分、老坟怎么移迁等问题,都一一得以解决。
2022年底工程启动,苗木移栽完后,林下立即套种了玉米和山芋。2023年,仅套种这块就为集体经济收入增加了10万元。
棘手事办成了大好事,解为民颇有感慨:“‘村事民定’至少有两点好处:一是集思广益;二是通过充分协商,来减少甚至杜绝后期可能会有的矛盾。”
今年1月中旬,廖德稳又参加了“经果林开发项目”的第三次会议,议题是林下套种经济效益更高的红花,并通过第三方来经营运作。来参会的村民脸上有喜色、眼里有期待,廖德稳对几位村民大着嗓门说:“今天这个会,是商量如何好上加好了。”
责任编辑:汪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