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肥西先锋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紫蓬镇:三力迸发解锁乡村振兴“密码”

作者: 徐崇森 方璇璇 信息来源: 紫蓬镇 发布时间:2024-01-18
[字体:  ]

 

紫蓬镇星火会64.jpg

 

    近年来,紫蓬镇坚持组织聚能、人才释能、产业赋能三向发力,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全面绘就乡村振兴崭新画卷。

    创“星”引领,凝聚组织号召力。围绕县级要求部署,制定星级党支部创评“1+N”结果运用清单,指导镇村党组织结合实际明确精细化个性化举措,并将创评结果与党组织书记干事创业档案、党建述职评议、评选表彰等结合起来,切实推动创评成果转化为乡村振兴实效。围绕农村社区中心工作,各党支部对组织建设、信用村建设、任务落实等规范性建设内容进行全面自查,查摆信访化解不及时、为民为企服务不到位、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27个,制定整改措施35条。镇党委组织村际交叉互查、村(社区)书记擂台大比武等,加强日常监督,把控创评进程,晾晒工作实绩,对排名前3的党组织予以通报表扬。探索实施党建引领文明乡风积分管理办法,对居民参与乡村治理的行为进行量化赋分,不断完善法治、德治、自治相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2023年度累计评选星级文明户32户,“最美婆媳”11户,A级以上信用户在全镇户籍人口占比达到82.7%。

    广纳英才,激活发展创新力。在人才队伍建设上精准施力,推动人才与发展“双向奔赴”。建立人才信息库,利用本地乡土资源“种文化在乡”,重点挖掘本土优秀人才,开展“星火归途”活动,积极回引在外人才返乡服务,筑实人才队伍基础。目前,人才信息库已有390多人,涵盖种植、养殖、文旅、高端装备制造等各类人才。搭建村企联建、高校共建等人才培育平台,邀请各行专家学者开展人才培训10余场,组织农村技术能手和村干部到结对单位学习交流220多人次;开展技术服务、农技推广、致富带头人“传帮带”等活动40余场,促进人才队伍素质全面提升。打造“人才+项目”模式,依托4家战新企业项目,为展才尽才、带富致富提供宽广舞台,先后引进先进人才34名,取得实用新型专利165项,荣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依托本地龙头企业,发展订单农业,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52名,通过与农户订单式定向种植合作模式,有力带动身边一批高素质农民队伍共同发展。推行能人治村,将一批政治素养高、致富能力强、协调管理能力强的人才发展为党员、吸收进入村“两委”班子。2023年以来,该镇先后发展6名非公企业优秀人才成为党员,吸收2名优秀村后备干部进入村“两委”班子。

    强基固“品”,释放硬核发展力。在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村一品”上深耕细作,以产业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盘活土地资源,以“耕地找回”行动为抓手,建设3000余亩高标准农田;强化路网配套,完成农村路网提升改造30公里;畅通镇村两级物流体系,村级物流服务点行政村覆盖率达100%,切实打通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以村(社区)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为主体,通过“村党组织+合作社+农户”形式,建立“乡村振兴衔接资金+部门帮扶+村集体自筹”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发展龙头企业引领当地发展集民宿、餐饮、科研、生态观光等多元素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实现农耕文化与现代产业深度融合焕发活力。目前,已建成长刘社区梓瑞新型农业园区、永久社区忠华恋现代农业园区,及兴庄一棵松、永久周祠等一批美丽乡村中心村,在帮助农民拓宽增收渠道的同时,有效壮大村级集体经济。2023年,长刘社区“蔬乐园”举办灯光音乐节1次,接待游客1万人次,实现收入15万元;永久社区与安徽忠华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定瓜果代销售合同,葡萄年产量达20万斤以上,销售额超200万元;新农村星野蓬境度假区举办大型文艺活动5场,累计接待游客4万人次,带动旅游收入368万元。

责任编辑:张晓玲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小微权力
“监督一点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