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肥西先锋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戴上“心灵口罩” 清除“情绪垃圾”

——合肥柏堰科技园加强疫情防控心理援助

信息来源: 柏堰科技园 发布时间:2020-03-12
[字体:  ]

 

柏堰.jpg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禁锢身体,也戕害心灵,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不仅是一场与新冠病毒斗争的“病毒防御战”,也是一场与不良心理和情绪斗争的“心理防御战”。合肥柏堰科技园在“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等一系列“硬核”防控措施之外,还通过“广”宣传、“全”覆盖、“深”组建、“精”定位等“柔性”心理防护措施,给广大居民戴上了“心灵口罩”,清除了“情绪垃圾”。

 

    “广”宣传,提高心理健康“知晓率”。随着疫情的持续,封闭、居家隔离时间的增加,再加上缺少运动、食欲不振、精神不佳等因素,不少隔离在家、生活不便的居民情绪由疫情之初的不安、恐慌向疑虑、焦躁、抑郁转变。园区利用横幅、宣传栏、电子显示屏、短信平台等传统途径以及微信公众号、微信工作群等新媒体及时发布最新、最全、最真、最权威的信息,并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同时加大对造谣传谣的打击力度和震慑力度,净化舆论环境,消除公众疑虑,大力宣传“疫情防控心理应对”、“心身同健康”等健康理念和科普知识,健全心理健康科普宣传网络。园区心理专家组还亲自制作家庭亲子游戏、身心协调训练、减压操等10余个小视频以及“公共事件心理健康”系列微课5讲,让居民在家舒缓心情、融洽亲情。

 

    “全”覆盖,织密社会心理“服务网”。园区整合公安、司法、信访、妇联、团委等区域内心理健康服务资源,配备一定数量的专业人员,成立危机干预专家组,对居民开展定期入户、24小时网络和电话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依托省市心理危机干预学会心理援助热线、专科医院心理援助热线、 12338 、12355等妇联和青少年服务热线开展心理援助“线上+线下”服务,建立高危来电回访和报告制度,疫情发生以来,共入户服务300余人次,网络和电话服务1000余人次,及时提供心理健康评估、心理咨询、危机干预等人文关怀。

 

    “深”组建,打造心理健康“志愿队”。园区建立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三社联动”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人员优势,为居民有针对性地提供救助帮扶、心理疏导、精神慰藉、关系调适等服务。机关、企业、社区以及驻区单位共成立志愿服务队15支,党支部、工会、妇联、团委、综治办、卫健委等部门20余人主动请缨,加入志愿服务行列,2月5日至10日每晚19:30,通过网络视频直播(zoom云会议)的方式,参加由省卫健委举办的“心理危机干预知识培训”,学习心理救助必备的基本知识、危机干预的SAFER模型、新冠肺炎疫情的心理热线来电解析及心理放松方式、疫情中的压力与情绪管理、社区精防医师如何做好在管患者的心理健康服务等知识,通过专业培训、实践操作逐步提高心理咨询人员的专业化水平。

 

    “精”定位,提供健康服务“个性化”。针对居家隔离、定点隔离的“五类人群”、到医院就诊的发热患者、境外返回人员等,他们大多会出现紧张、焦虑和恐慌情绪,园区实行“一对一”的包保责任制。锦绣怡园社区的李某2月13日前往德国公务出差,2月23日回国,根据相关规定需要在集中隔离点进行隔离观察14天,公司业务开展以及对新冠肺炎的担忧让她的情绪愈加焦躁,园区安排专业的心理专家每日两次电话随访,鼓励她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比如通过阅读、适当的娱乐活动、体育锻炼转移注意力,通过与家人、朋友通话、视频聊天等缓解孤独情绪。针对独居老人、留守儿童、孕产妇等特殊群体,园区除了保障生活和防疫物资的供应,还安排专门工作人员对其普及疫情信息和健康知识、情感上沟通和交流等,进行定点帮扶,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柏堰雅苑小区的康康,今年11岁,父母患有抑郁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疫情发生后,随着封闭时间的增加,他的父母出现食欲不振、失眠、狂躁的症状,孩子的“线上教学”也受到一定影响,社区包保责任人李新每日都要入户随访一次,提供心理辅导、情绪疏解、家庭关系调适等心理健康服务。(胡章勤)

 

责任编辑:陈柏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小微权力
“监督一点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