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肥西先锋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敢为人先,小井庄精神激扬庐州大地

信息来源: 合肥日报 发布时间:2018-06-21
[字体:  ]

 

IMG_1955_副本.jpg

 

 

  回望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栉风沐雨,40年砥砺奋进,神州大地以一日千里的速度书写发展新画卷。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深度参与世界经济的发展,改革之路越走越宽,开放之门越开越大。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合肥因势而为、顺势而动,描画了一条不断向上的曲线,一跃跻身省会城市十强。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今日起,本报开设“勇向潮头立”专栏,以一个个鲜活的奋斗故事,充分展现庐州大地改革开放40周年来的翻天覆地变化,动员和激励全市广大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肥篇章。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

 

  1978年,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2018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

 

  回望40年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中国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其中,萌发于全国各地的思想种子、创新实践,正是引领这一跨越性时代的蓬勃动力。

 

  合肥西南方向50公里,全国最早实行包产到户的地方之一——小井庄村便坐落于此。

 

  中国农村包产到户纪念馆里,各类历史文件有序排列,无声述说着那段风雷激荡的历史。

 

  从这里,合肥发出了改革的呐喊,开创了农业生产的新局面;从这里,敢为人先、奋勇争先的精神激情迸发、薪火相传。

 

  今天,40年前干枯龟裂的黄土地已被繁茂的绿树、整洁的房屋所覆盖,人们安居乐业,百业兴旺;今后,这片洋溢着生机与活力的改革前沿阵地将接续奋力书写着发展新篇章。

 

  思想如炬,照亮来路,引航未来。

 

  一段风雷激荡的光辉历史

 

  总有那么一些时刻,指引人们前进的方向。

 

  跟随时间回拨的指针,走进1978年的肥西。这一年,百年未遇的大旱吞噬着干涸的土地,全县100万亩农田中有70%受灾,中晚稻绝收。

 

  怎么办?

 

  风起于青萍之末。

 

  1978年9月15日晚,在柿树岗黄花油厂南仓的一间会议室里,一件足以载入合肥发展史册的事件正在酝酿。山南区黄花大队党支部会议在区委书记汤茂林的组织下召开,议题是研究秋种问题。会上,传达了《关于当前农村经济政策几个问题的规定》(简称为“省委六条”)和“借地种麦”的决定,希望大家动脑筋想办法搞好秋种,并组织党员进行讨论。

 

  其间,不知道经过多少轮讨论、多少次争辩。会议整整开了6个多小时,持续到凌晨2点多。

 

  曾参与会议的柿树岗乡黄花村原党支部书记解绍德回忆说:“会议共到会23名党员,一致同意借地种麦、种油菜。”会后第二天,全大队立即行动起来,划任务、落实到人,不到两天时间,1700亩土地就分包完成1420亩。

 

  包产到户的农村改革由此拉开大幕。此后,小井庄生产队、官亭区老庄生产队等也开始借鉴黄花大队的做法,全面实行包产到户,农业发展的春天来临。

 

  包产到户带来了农业生产的大丰收:1979年,肥西县虽然遭受春旱秋涝等自然灾害,全年粮食总产量仍达到3.77亿公斤,比1978年增产13.6%,其中小麦1.3亿公斤,比1978年增长2.8倍,向国家交售粮食1.27亿公斤,比1978年增长3倍,结束了肥西县长期吃国家返销粮的历史。

 

  从此刻回望,包产到户不仅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也让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土地的禁锢中解放出来,进入到二、三产业寻找机会。从这个逻辑上追寻,那个炎热夏季的那一天意义或将更加深远。

 

  一种敢为人先的精神传承

 

  包产到户,如一颗火种,点燃了改革发展的熊熊火焰。对于今天前行在快速发展道路上的合肥来说,它不仅是一个精神航标,也是合肥精神的一个缩影。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小井庄彰显了首创精神。敢闯敢试,率先实行了包产到户,包产到户适应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一年即实现大翻身。

 

  ——坚定理想、百折不挠,小井庄诠释了奋斗精神。面对贫穷,小井庄人坚决不向国家伸手要钱,而是自身谋变,激发了农民跨越温饱、奔向小康的奋斗精神,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

 

  ——尊重民意、以人为本,小井庄展示了民本精神。听从民意、顺从民心,包产到户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尊重了人民群众的意愿,团结了人民群众的力量,一经推出便迅速落地生根,焕发出巨大的生命力。

 

  如一夜春风,肥西县包产到户的做法和成效,广为人知,掀开了农业发展的新篇章。

 

  1980年5月,邓小平在《关于农村政策问题》中指出,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安徽肥西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包产到户,增产幅度很大。

 

  如今,在小井庄,改革的火把正在代代传递。

 

  绿树掩映下的小井庄,村民李列仓正悠闲地坐在自家开的小商店里。他告诉记者,早在2005年,他就率先从村民手里流转几十亩地,种植哈密瓜和蔬菜,取得了很好的效益。现在又发现了新的商机,一年轻松收入几十万元。李列仓的父亲正是当年小井庄包产到户带头人李祖中,而今,他的女儿周美林也迈开“出门创业”新步伐,在常熟办起外贸服装厂,生意好、订单多,还从老家“调兵遣将”,带着乡亲一起致富奔小康。

 

  改革与时俱进,小井庄又在农村改革的前沿领风前行。

 

  一幅翻天覆地的崭新画卷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尊重民意、以人为本”为主要内涵的包产到户精神伴随着肥西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也成为肥西乃至合肥不断开创发展新棋局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步入新的历史阶段。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2018年1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发布,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顶层设计。

 

  强大的精神力量与顶层战略设计一经结合,便会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如今,小井庄正按照“改革发源地、生态农业村、旅游观光点、小康文明村”的发展思路,谋求更快更大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小井庄基础设施、农民收入都发生了显著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民的收入成倍增长。”小井庄村党支部书记李志应告诉记者,现在乡村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大量外出劳动力正在逐渐返乡。

 

  如今,小井庄所在的山南镇也呈现出崭新的面貌。立足“包产到户名镇、现代农业大镇、乡村旅游新镇、区域商贸重镇”的发展定位,山南镇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大力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着力统筹城乡发展,不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和谐、幸福新山南。

 

  如今,肥西县也正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舒展发展新画卷。在肥西标准化苗木示范园,董世周流转的100多亩土地上,苗木长势旺盛,几百万元收入让他和家人有了更好的生活;在TCL家电合肥产业园里,自动化生产线上,一台台凝聚尖端科技的冰洗产品鱼贯而出,引领产业发展风向标,构筑肥西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是改革、是创新、是奋斗,让这个曾经贫穷的小县城,一跃成为全国百强县,书写了发展传奇。

 

  改革、创新、奋斗,这正是小井庄精神的精髓,也是合肥城市精神的真谛。

 

  春风化雨,沐浴着40年改革开放的东风,以敢为人先的奋斗精神,秉持着科技创新的战略理念,凭借着先试先行的闯劲干劲,合肥已然从江淮小邑成长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双节点城市,是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正阔步迈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

 

  夜幕降临,从大蜀山远眺,高楼鳞次栉比,车流穿梭往来,行人步履匆匆,在慢与快之中,在张和弛之间,一座现代化的城市跃然眼前。

 

  鲲鹏击浪从兹始,东风鼓满万里帆。高擎着思想的火把,传承着不朽的精神,合肥将在时代的浪潮中继续前行,书写新时代的壮美画卷。

 

责任编辑:陈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小微权力
“监督一点通”